close

【按】2003年的舊文。彼時一奮力發功,希哩嘩啦就寫了六千字,現在大概做不到了。不過憑良心講,一千字以內的短稿還是最難寫。

THE
BAND / ROCK OF AGES

(2CD
remastered &
extended)



從何說起呢?面對這樣壯偉這樣美麗的音樂,好像說什麼都註定只能捕捉到它的一抹倒影。我沒有那樣的語言能力去描述這張專輯帶給我的喜悅和感動,況且堆砌過
多形容詞的音樂文字好像是最拙劣的不是嗎?反覆告訴你說這是歷年樂評人譽為搖滾史上最巔峰實況錄音名盤之一,和Stones的Get
Yer Ya-Ya's Out、The Who的Live At Leeds、Allman Brothers
Band的Fillmore
East實況⋯⋯同樣被供在神龕裡,這樣你會比較感興趣嗎?


事實上Rock
Of
Ages和其他那幾張實況經典都完完全全不一樣。或者該說The
Band在本質上就是一個跟誰都完全不一樣的搖滾樂團。
那麼就說一下故事好了。

The
Band,這個加拿大樂團的故事,應該追溯到什麼時候開始講呢?是從他們和老將Ronnie
Hawkins在六○年代初期走唱江湖練功夫的時代開始,還是從他們還叫做The
Hawks的時代,和Bob
Dylan一起踏上那場永遠翻轉了流行音樂史的1965-1966年巡迴演唱講起?或許,我們應該把場景設定在Woodstock鄉間那幢叫做Big
Pink的老房子,看看那間孵育出The
Basement
Tapes的地下室裡那座傳說中的雙軌錄音座?


關於The
Band的傳奇故事太多太多了。他們以獨立藝人的姿態崛起,恰好是在Bob
Dylan出車禍隱居起來的1967年。而在他們僅僅出了兩張專輯‐‐Music
From Big Pink(1967), The Band(1968)之後,The
Band已經被目為當代最偉大最頂級的搖滾樂團,足以和Beatles,
Stones平起平坐了。


1968年,聲望如日中天的Eric
Clapton聽了The
Band同名專輯之後,毅然決定解散Cream,他說︰是這張專輯讓他體會到,搖滾樂可以不用塞滿永無止境的solo。這是一張改變了他的生命的專輯‐‐在那個年代,被The
Band改變生命的聽眾,Clapton只是千千萬萬分之一而已。


我曾經在聽著The
Band同名專輯的時候隨手寫過這樣一段︰


「No
flashy solos,
像深林裡的老橡樹那樣不可搖撼的整體,浸潤著雨水的土壤的氣味。他們讓千千萬萬的嬉皮體悟到歷史與傳統之可敬,他們是這樣地
unhip
而顯得酷極,封面上這幾個二十幾歲的青年看起來像是南北戰爭時期的人物。他們的音樂飄散著壁爐的炭味和老爺槍的煙硝味,深不見底。」


後來我又多寫了一些關於The
Band的隨想︰


「他們完全不屬於那個花童/反戰/迷幻搖滾的世界,在主流搖滾藝人紛紛遁入錄音間炮製繁複的音場、吉他英雄的solo愈飆愈長的時候,The
Band
反其道而行,讓所有的音樂回歸草根、回歸單純,但這單純的樣貌卻是由深不可測的音樂實力累積而成的。聽
The Band
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也在這裡︰這些音樂乍聽之下並不花俏也不絢麗,像一桶釀製了很久的老酒。你得讓它在嘴裡細細地漱、慢慢地嚥,並且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慢慢體會這些音符背後暗藏的靜靜流淌的歷史的大河,和它之所以能用如此單純的樂器交疊出這樣豐厚深沈的力量的驚人才華。


「The
Band
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他們竭力要讓音樂維持一種『半熟狀態』,亦即,即使他們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和經驗,他們仍能讓自己的音樂不被『打磨』、『拋光』、『潤飾』,而保留那些不平整的鋸口和疤痕。他們的合音不像
Crosby Still & Nash
那樣融為一體,而各自保留著鮮明的個性,他們的音樂總有一種從容和放鬆感,用一句矛盾的形容,loose
but
tight,就是這樣。


「更
讓人難忘的是,他們在那個反傳統的、充滿幻滅的、弒父的年歲裡,自在地擁抱傳統,擁抱歷史,唱著像是南北戰爭時期就作好了的歌曲‐‐只不過這些歌剛好要用
電吉他、電風琴和爵士鼓演奏,他們讓許許多多茫然的青年人找到了一種類似於『鄉愁』和『土地』的感情。一個樂評人說,1969年,The
Band的同名專輯在他和朋友租的小屋裡放著,他第一次感覺到︰美國是個大得足以讓他棲身的國度。」


到了1971年,The
Band已經是樂壇最受尊敬的重量級組合,堪稱動見觀瞻。他們到這個時候已經出了四張專輯,Stage
Fright(1970)和Cahoots(1971)儘管不像前作那樣足以躋身史上最優名盤之列,卻也不失為穩重的佳作。這年的年底,他們決定要在紐約的音樂學院(The
Academy of
Music)辦連續四天的跨年演唱會,至於節目要如何安排,團長兼吉他手Robbie
Robertson已經想好了妙計。


Robbie
Robertson的想法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把銅管樂器帶進來」。他打算和一整組銅管樂器同台演出,並且聘請行家和他一起編寫適合The
Band的管樂部份。這個想法現在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在1970年代初期,真正一流的搖滾樂團現場演出,幾乎都有奔放的即興部份,有些樂團更是以漫長炫耀的即興而成為搖滾傳奇,例如Grateful
Dead, Allman Brothers Band, Led
Zeppelin。在那樣的前提之下,編曲嚴密的銅管樂器實在難以和搖滾樂團好好搭配。


但是The
Band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過度炫耀」的樂團,他們的演唱會就跟專輯一樣,絕無大段輪流solo之類的伎倆。相反地,當他們狀況好的時候,The
Band不僅能夠在舞台上重現Robbie
Robertson寫下的那些細膩圓熟的璀燦篇章,更能讓每一樣樂器的每個音符都能和其他的樂器交響回應,激盪出令人屏息的美麗音樂。他們五個人都是所謂的"master
musician",樂器到了他們手上就像是會呼吸會行走的動物,真是不可思議。


這樣紀律嚴謹、技藝精湛的音樂,和銅管樂器搭配,再完美不過。事實上在他們剛出版的專輯Cahoots裡,Robbie
Robertson已經嘗試在單曲Life Is A
Carnival引進銅管樂器,他對那次的合作非常滿意,打算索性來大做一場。除夕夜的演唱會,原本就打算要在1972年推出實況錄音,The
Band對這場演出的看重,不亞於任何專輯的recording
session。


Robbie
Robertson延攬的銅管樂器編曲人,也是之前在Life
is a
Carnival合作的夥伴,不是別人,便是來自紐奧良的傳奇人物Allen
Toussaint。


>> Allen
Toussaint小傳在此



Allen
Toussaint或許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是他對紐奧良R&B和搖滾樂的貢獻有目共睹。1998年,他已經被選進了搖滾名人殿(Rock
& Roll Hallof
Fame)。身兼製作人、詞曲作者、編曲人、錄音間鋼琴師和唱片藝人的多重角色,他不僅和樂史上許多超級巨星合作過,自己的個人專輯也獲得極好的銷售成績。Toussaint寫下的幾首曲子,像是Lee
Dorsey演唱的Working in a Coalmine、還有Boz
Scaggs和Bonnie Raitt都演唱過的What Do You
Want the Girl to
Do?等等等,如今都已經成為pop
standard了。由於能力太高強,使他成為六、七○年代最搶手的編曲製作人選。許多經典專輯翻過來一看,都可以找到他的名字。從Fats
Domino到Earl King到Paul Simon, Little Feat, Paul McCartney, Dr.
John......Toussaint幾乎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


Robbie
Robertson總共挑了11首歌請Toussaint編譜。他們的原始構想是請Toussaint在紐奧良把編曲先譜好,然後帶到The
Band的大本營Woodstock去,大家當面溝通,把音樂概念協調清楚,然後一起到紐約去和銅管樂手排練,準備演出。


不過,當Toussaint帶著一大箱寫好的樂譜飛到機場的時候,災難發生了。他托運的手提箱被別人誤領,所有精心寫就的樂譜都在那只箱子裡,而且一直沒有找回來!這下沒有別的辦法,Toussaint只能到Woodstock去從零寫起。

「當
時當然覺得這是大災難,」Toussaint回憶道︰「但是像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最好吹一曲快樂的口哨,重新來過。事實上我挺高興事情有這樣的變化,
因為我們在Woodstock寫出來的東西,比之前在家裡所能寫的任何東西都要好得太多⋯⋯我到了那邊之後,整個人神清氣爽,見到團員、身處在那樣的環境
裡,感覺好得不得了。當初我根本就不該在家裡寫什麼譜的,Woodstock才是我該工作的地方‐‐上帝最清楚這件事啦。」



前Toussaint只和Robbie
Robertson見過面,這次和全部團員一起相處,他對每個人、每樣樂器的個性,有了更清晰的掌握。Toussaint從燠熱的紐奧良來到漫天大雪的
Woodstock,在一間有著許多窗子的木屋裡拼命工作,窗外是白茫茫的森林。Toussaint在這裡達到了創作靈感的巔峰。


大功告成之後,他們帶著新版本的譜,來到紐約和銅管樂手會合。這次演唱會的銅管樂手是嚇死人的黃金陣容︰小號兼翼號(flugelhorn)手Snooky
Young曾經待過Count Basie, Lional Hampton和Benny
Carter的樂團,低音號、上低音薩克斯風兼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手Howard
Johnson則和Miles Davis, Gil Evans, Ray Charles, Taj
Mahal都合作過,高音和次中音薩克斯風手Joe
Farrell當時是Chick Corea
Band的成員,曾經和Charles Mingus,
Elvin
Jones共事。而這只是樂團成員的一部份名單而已!


1971年12月28日,連續四天的演唱會在紐約的Academy
of
Music展開,演唱會分成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由The
Band自己上陣,下半場則加入了五人銅管組的編制。(聽起來跟Bob
Dylan的1966年演唱會有點兒像,不是嗎?)


聆聽Rock
of
Ages實況的時候,耳朵偶爾會有忙不過來的感嘆。那樣的音樂就像是層層鑲嵌的珍美珠寶,每一面的反射又跟另一件珠寶的光芒疊映在一起,隨著音樂的行進,每一束光芒又無時不在旋轉變化。這和所有的搖滾演唱會都不一樣,Allen
Toussaint的編曲更是鬼斧神工‐‐他經常在同一段樂句同時嵌入下降和上升的音階,造成有趣的矛盾感。銅管樂器和搖滾樂器的呼應和對話,更是細膩絕倫。


更重要的是,The
Band仍然在這裡保留了他們的「半熟狀態」,這樣的音樂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精品店櫥窗」的虛假味兒。歸根結底,這仍然是有血有肉的聲音。Robbie
Robertson精確如數學算式的吉他音符一串串流瀉出來,Richard
Manual的鋼琴和Levon
Helm的鼓往復對話,Rick
Danko的貝斯更是神乎其技‐‐Allen
Toussaint感歎道︰每一個貝斯手都有他的師承、他的源頭,但是對Danko的貝斯,他完完全全聽不出來那樣的源頭,他就是他自己,他就是根源。


喔,當然不能忘記Garth
Hudson,他們的鍵盤手,也是The
Band的音樂老師。他在樂團裡擔任的角色有點像「教授」,事實上,他淵博的音樂知識和驚人的演奏功力,是The
Band的音樂之所以能超凡入聖的重要元素。聽聽這張專輯裡Chest
Fever那不朽的、長達七分鐘的電風琴獨奏吧!這裡它甚至有了自己的標題,The
Genetic
Method。「這是錄音史上最令人難忘的風琴即興演奏之一,」樂評人Rob
Bowman毫不保留地寫道。除此之外,Hudson還在The
W.S. Walscott Medicine
Show裡走到舞台中央,搏命來了一段次中音薩克斯風的solo!赫!


專輯中值得記憶的段落太多太多了。Manual,
Helm和Danko的歌聲是搖滾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嗓音,閃耀灼目的器樂片段更是數都數不清,假如真要一一列出來,又可以寫上幾萬字了,還是先打住吧。


不過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終結,儘管原始版的Rock
Of
Ages早已成為經典,這個全新的remaster版本足足多了10首歌,也就是一整張CD的份量‐‐原始專輯本來就是兩張LP的量,全部收錄在CD1裡。


而且這些bonus
track,儘管沒有了Allen
Toussaint的銅管樂,卻有了另一個大驚喜,這是首度出土的珍貴紀錄,那人的名字,叫做Bob
Dylan。


自從Bob
Dylan在1966年摩托車出事入院,他便從舞台上歸隱了,除了零星幾場演出,他完全沒有公開演唱的紀錄。事實上,從1966年六月到1974年一月再度與The
Band展開轟動全國的巡迴演唱之前,八年的時間,Dylan僅僅只有五次的登台紀錄。它們分別是︰


1968年
向Woody Guthrie致敬演唱會
(特別來賓)

1968年
The
Band正式單飛的第一場演唱會
(特別來賓)

1969年
Isle of Wight音樂節
(壓軸主秀)

1971年
Concert for Bangla
Desh為孟加拉難民義演
(特別來賓)

1971年
The Band的紐約演唱會
(特別來賓)


其中只有Isle
of
Wight是事前公告的正式表演,其他的幾場都是玩票而已。而除了Bangla
Desh義演會之外,Dylan每一次演出的伴奏樂隊都是The
Band。


當時,許許多多樂迷都相信Bob
Dylan大概永遠都不會再巡迴演唱了,要想看到他站上舞台,簡直比中樂透頭彩還難。誰知道就在1971年除夕夜,Bob
Dylan在觀眾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現身在舞台。想像一下現場的歡呼和鼓譟吧!


Bob
Dylan和The
Band的這場珍貴演出紀錄,足足塵封了二十九年纔正式收錄到這個Rock
Of
Ages的加量版,在這之前,只有極少數死忠樂迷聽過這場表演的bootleg,而且音質遠不如正式版。這天他們一共唱了四首歌︰DownIn
The Flood和When I Paint My
Masterpiece都是一個月以前剛剛收錄在Bob
Dylan / The Greatest Hits
Vol.2的新作,也都曾經由The
Band灌錄過,前者是Basement
Tape時期,後者則是新發行的Cahoots專輯。Don't
Ya Tell Henry是另一首Basement
Tapes裡的歌,The
Band單飛早期經常演唱這首歌,但是除夕夜的這個版本卻是Bob
Dylan有史以來唯一一次公開演唱此曲的紀錄。第四首歌是Like
A Rolling
Stone,這首歌應該不用多介紹了吧,誰能忘記1966年那個摧枯拉朽的亞伯宮實況版?而在1971年,這首歌仍然是當時青年心目中的「國歌級」名曲。(儘管Dylan搞錯了幾句歌詞,我們還是會原諒他的)


據說Dylan那天在上台前根本沒跟The
Band排練,就這樣硬幹了。Robbie
Robertson則不大確定地說,Dylan可能有在誰家客廳裡把這些歌順過或許一次吧。不過那反正無關宏旨,Bob
Dylan一向相信臨場爆發的諸多可能性,儘管未必次次成功,這一天他可是大獲全勝。


在Dylan暫別舞台的八年歲月中僅有的這幾場演出裡,除了The
Band第一場演唱會並沒有已知的錄音,其他幾場都已經有了正式版本或是bootleg。毋庸置疑,1971年除夕夜的這一場,是其中能量最旺盛、氣勢最澎湃的紀錄。跟一年多以前在Isle
Of
Wight那著名的糟糕演出相比,更是判若兩人。嘿,我們還能要求什麼呢?


這是Rock
Of
Ages最新加量版的完整曲目︰


Disc:
1


1.
Introduction

2. Don't Do
It

3. King Harvest (Has Surely
Come)

4. Caledonia
Mission

5. Get Up
Jake

6. The W.S. Walcott Medicine
Show

7. Stage
Fright

8. The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9. Across The Great
Divide

10. This Wheel's On
Fire

11. Rag Mama
Rag

12. The
Weight

13. The Shape I'm
In

14. Unfaithful
Servant

15. Life Is A
Carnival

16. The Genetic
Method

17. Chest
Fever

18. (I Don't Want To) Hand Up My
Rock And Roll Shoes


Disc:
2


1. Loving You Is Sweeter Than
Ever (Previously Unreleased)

2. I Shall
Be Released (Previously Unreleased)

3.
Up On Cripple Creek (Previously
Unreleased)

4. The Rumor (Previously
Unreleased)

5. Rockin' Chair (Previously
Unreleased)

6. Time To Kill (Previously
Unreleased)

7. Down In the Flood
(Previously Unreleased) (The Band with Bob
Dylan)

8. When I Paint My Masterpiece
(Previously Unreleased) (The Band with Bob
Dylan)

9. Don't Ya Tell Henry
(Previously Unreleased) (The Band with Bob
Dylan)

10. Like a Rolling Stone
(Previously Unreleased) (The Band with Bob
Dylan)


ALL TRACKS 24-BIT DIGITALLY
REMASTERED


附18頁附冊,除了專輯原始資料與珍貴照片,還附有樂評人Rob
Bowman精心撰寫的長篇導聆,他在2000年親自專訪了Robbie
Robertson, Levon Helm和Garth Hudson,以及Allen
Toussaint,對專輯錄製的背景提供了許多第一手的珍貴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neyp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